www.t6t5.com
一、试卷评析
㈠命题特点本次期末卷的命制,既依照了《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又充分考虑台州市高一年级期末命题传统。题目由浅入深,呈现一定的梯度。试题的命制对目前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开放性题目的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做到各种知识的整合,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本试卷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依据教材,着重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运用、鉴赏评价的能力;结构上沿用往年的形式,其中语言知识与运用占16分,古诗文阅读欣赏(包括名句默写)占22分,现代文阅读理解占22分,作文40分。课内课外、知识能力等关系平衡,比例恰当,符合高一年级作为基础年级的考查要求。㈡具体评析语言知识与运用:本份试卷依然采用前几年的做法。基础知识部分5小题共10分,分别考查语音、字形、熟语、病句和排序,考虑到高一注重基础和积累的要求,前三题材料多选自课内,后两题取材于课外。既能考查学生平时的积累,又能检测他们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理解选自课内,断句选自课外,两则均来源于《论语》,兼顾了知识积累和阅读能力培养。考查内容涉及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和断句,总体难度适中。 诗歌欣赏选材较好,杜甫的《孤雁》在同类诗歌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诗眼”是常规考法,“诗骨”富有创意,可使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第二题表现手法是当前诗歌鉴赏题的考查热点。现代文阅读理解:第一篇选自课内文章《肖邦故园》,但对文本有所改动。第二篇是课外散文《沉重的漂流》,兼顾课内外是命题的要求。考查的能力点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两篇最后一题都设置一道带有开放性的题目,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向社会、生活迁移,这是该考点命题的一个特点。写作:本次作文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对高一学生而言难度可能略高,但材料蕴涵丰富,耐人寻味,且与高一学生联系密切,这会让每一位同学有话可说,在这个前提下,比较学生认识程度的深浅和写作水平的高低,符合考场作文的命题原则。二、成绩统计本次高一期末质量评估联考联评考生20865人,语文平均分62.5分。优秀率15.64%,优良率52.49%,合格率81.59%。29校平均分、优秀率。三、阅卷分析第1题:正确答案为B,错选为A项的学生较多,主要原因是误将“擂鼓”读为“lèi”,这是一个多音字,易错。误将“解甲归田”的“解”读为“xi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 “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的要求。本题均分1.03,得分率51.54%。第2题:正确答案为A,多数学生因为不知一个词有两种写法而误选,有63.73%的考生误选了C项。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课内的基础掌握得还不够扎实。教学中要将字形辨识、词义比较、语境分析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入理解。本题均分0.38,得分率仅为18.96%,是客观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题。www.t6t5.comwww.t6t5.com www.t6t5.com 第3题:正确答案为C,有约33%的人错选了A或B。建议教学中不要孤立地让学生记忆词语解释,同上一题一样,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整体把握。本题均分1.13,得分率56.37%。第4题:正确答案为D,30.88%的人选了B,该项语序没问题,但内部多处搭配不当,考生答错在于粗心大意。本题均分1.2,得分率59.88%。第5题:排序题,难度不大,本题均分1.85,得分率92.63%。客观题中该题得分率最高。第6题:实词解释,有一定迷惑性,“必为之辞”有推辞之意,但单独一个“辞”字却并非此意。本题均分0.98,得分率48.87%。有37.31%错选了A。第7题:虚词理解,难度并不大,但37.31%错选了B项,在于不知道“使不辱于诸侯”的“于”表被动。本题均分0.96,得分率48.2%。以上客观题总分平均分为7.53分。第8题:句子翻译,均来自课内,第一句侧重考查疑问句式,第二句侧重考查使动用法。第一题均分1.41,第二题均分1.44。第9题:断句,语段较短,有明显的断句标记,如“曰”,两个“可以”对称的句子等。均分1.37。第10题:明确要求用四字短语概括景物特点,学生可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或用相近的话加以概括,作为阅读第一题,此题难度不大,均分1.4。第11题:依据原文,筛选信息,概括要点。这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能力。第一点句前有“由于”存在表因果关系,考生不难找到。第二点稍费周章,要在靠前一点的句中寻找,但搜索范围仍然在本段之内。本题难度稍微增大,均分1.31。第12题: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之所以提问“修辞手法”,而非“表现手法”或“语言特色”,是为了排除对考生的干扰因素,易于明确答题,符合高一命题特点。本题均分1.84分。第13题: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设置较好,能带动考生思维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考场走向社会,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考查语文综合素质。均分1.64。第14题:第二篇现代文阅读在总体难度上要高于第一篇,体现了试卷梯度设置的要求。本题要求辨析两个“屏着气”的不同之处。第一个联系所在句子可以理解,第二个须联系全文才能做出解答,有一定难度。本题均分1.45。第15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难度适中,考生不难解答。此题还为16题的提问作铺垫。本题均分1.8。第16题:此题牵涉到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要求分点表述,难度较大。“沉重”是本文的主旨所在,考生在作答时易犯理解不完整的毛病,导致失分。本题均分1.47。四、
Tag:语文质量分析,语文质量分析范文,质量分析 - 语文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