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6t5.com
【背景分析】:
“比大小”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比大小”知识做了调整,将认识“=”“>”、“<”汇总到一节课进行教学,并渗透了简单的统计知识。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在第17页首先让学生观察“猴子吃水果图”,数出猴的只数和3种水果的个性,然后按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这种排列形式实质上就是条形统计图的雏形,我们称它为象形统计图。根据象形统计图,抽出以小猴和其中一种水果为内容的两列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引说关系符号“=”“>”、“<”,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同时知道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使学生初次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和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录在线】:
创设游戏情景,教学“=”“>”、“<”、的含义。
1、认识“=”的教学
师:在美丽的森林里,两只小猴正在举行一场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究竟是一场什么比赛?
生(齐声):夹弹珠比赛。
课件演示:森林中两只小猴进行“夹弹珠”的游戏比赛。结果两只小猴都夹了2颗弹珠。
师:究竟两只小猴谁获胜呢?为什么?
生1:左边小猴夹了2颗,右边也夹了2颗。
生2:两只小猴都夹了2颗,不分胜负。
师:两只小猴都夹了2颗,表示夹的弹珠同样多,也就是2和2同样多。2和2同样多,可以用简单的符号“=”连接表示。(课件出示等号)教师也用教具摆出等号。
学生齐读等式:2等于2。
师:2等于2表示什么意思?生1:就是2和2一样大。生2:表示2和2同样多。师:小朋友真能干,你还能用举出用等号表示的例子吗?
生1:5等于5。生2:3等于3。生……
2、认识“>”的教学
师过渡语:小猴“夹弹珠”游戏不分胜负,小朋友想不想也和小猴们一样也做这个游戏呢?生(齐)想。
师:做做夹弹珠游戏前,请小朋友仔细听清楚游戏规则:1、口哨一响,小朋友开始夹弹珠把盒里的弹珠夹到盒盖里;2、口哨再响,大家停手;3、弹珠掉地下,重新拾开始。
生:老师,我们没有夹的东西?
师:大家从铅笔盒中拿出两支铅笔,我们就用他们做工具进行比赛,好吗?我们先自由练习1分钟。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教师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正式比赛。
师:游戏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自己和同桌夹的弹珠数目。
生1:我夹了5颗,同桌也夹5颗。(教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2:我夹了3颗,同桌夹了2颗。(教师板书)
师:有没有和上面两位小朋友不一样的结果?
生3:我夹了1颗,同桌夹了4颗。(教师板书)
生4:我夹了3颗,同桌夹了3颗。(教师在生1数目板书下面板书)
生5:我夹了2颗,同桌夹了1颗。(教师在生2数目板书下面板书)
生6:我夹了2颗,同桌夹了4颗。(教师在生3数目板书下面板书)
师:5和5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数连起来吗?为什么?
生:5等于5,表示两个人一样多。
师:3和2这组比赛结果也可以用“=”连接吗?为什么?
生1:3和2不一样多。生2:3比2多。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我们自己能不能也用铅笔摆一个符号可以连接这两个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察。
请一名学生上台用可移动的教具摆放自己创造的连接符号。
师:这位小朋友摆出“>”这符号连接,请你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
生:3比2大,2小,尖的就对着2。
师:请和这位小朋友摆的一样的举手。(班上基本正确)
师:这个符号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大于号”。3>2表示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1:3大于2。
3、认识“<”的教学
师:1和4这个比赛结果可以用>连接吗?大家再动手摆一个符号。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请一名学生上台用可移动的教具摆放自己创造的连接符号。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符号取一个什么名字?
Tag: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教育范文 -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