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发现比、除法、分数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比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比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板书方法)
学生:(试写)
老师: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
学生: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数不能为零,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零。
老师:这是从比和除法的联系来思考的。
学生:补充。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分母不能为零,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零。
五.总结:
老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学生:(略)
六.综合练习
(1)小红3小时走了11千米。她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
(2)航空模型小组8个人共做了27个航空模型。这个小组做的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比值是()。
(3)商店一共运来8.2吨水果,其中有3.5吨是橘子。橘子的重量和运来水果的总重量的比()。
(4)在本次亚运会中,中国代表团获金牌总数第一150块,韩国获金牌总数第二96块。(根据提供的数据提问题并列式)
(5)判断:
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对不对?你认为是多少?
(6)判断:
亚运会中国女足以4比0战胜韩国女足。这里的4比0是比吗?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
张玲老师的这节“比的意义”较好地表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具体可以用以下四个字来概括:
一是“真”(即真实)
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新课标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本节课,张老师创设了一个“做大米饭”的问题情境,并配以实景图片和录音,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所知。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是“实”(即实实在在)
课标中提出的四方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四项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张老师在这节课上,设计了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进而创造性地应用。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三是“活”(即活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其核心就是一个“活”字。张老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选择了“做大米饭”这一生活素材。删去了教材中原有的例1(长方体长,宽的比较)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张老师还对教材后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重组,把三者的比较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求。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四是“趣”(即生动有趣)
张老师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爱学、乐学的氛围,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交流,还有激烈地辩论。而老师此时走到了学生中间,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教师的语言亲切、平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鼓励回答有错误的学生,师生关系和谐。
www.t6t5.com
Tag: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教育范文 -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