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既然小华摆的是大数,求小华的该用什么方法求?怎样列式?(11+3=14(个))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哪几步求得小华摆的?(先找与问题相关的比字句,然后画批出谁和谁比,谁大谁小,最后根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来正确列式。板书:找比字句,画批大小,确定加减。)
(2)师:如果要求“小平要摆多少个?”,你会用以上3个步骤解题吗?试试看!
指名板书:我比小英少摆3个
小 大 11-3=8(个)
师:这个比字句是指“谁跟谁比,谁的是大数,谁的是小数”,为什么用减法?学生交流。
小结: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步骤来解决比多比少问题的?怎样确定加减?(找比字句,画批大小,确定加减;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想想做做1。
要求学生读题,找比字句,画批,列式计算。后交流思路:我与你比,我的是大数,你的是小数,求我的就是求大数,用加法。
3.想想做做2、3。(步骤同上,指2入板书。)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比多比少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在解题时,要抓住比字句认真画批,准确判断谁和谁比,谁大谁小,然后根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来正确列式解答。
五、拓展创新
师:最后,老师想给小朋友看一道更有挑战性的题目,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立定跳远比赛中,洋洋眺了110厘米,周周跳了140厘米,蒙蒙比周周少跳20厘米,奇奇比洋洋多跳2厘米。 ?(屏幕显示)
生提问题,屏幕同步显示出来,指名口答列式。
[教后反思]
1.借助手指游戏巧妙建模。
我让学生边比划手指边看边想边说边听:比……多(少)……是……,算式是……+(—)……,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耳、脑等,并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充分经历、感受、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大脑中生成了丰富的数形表象。借助丰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以及老师及时的引导点拨,他们很容易就感悟到:比……多……的数是大数,用加法,比……少……的数是小数,用减法。此时的抽象概括是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量后必然的理性飞跃!数学模型的有效生成,使学生由动作思维过渡到表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了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复习什么是大数、小数和相差数,以及求相差数用减法,为新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接着通过比划“比10多几是几”和“比5多几是几”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比几多几的数是大数,用加法算;最后通过比划“比10少几是几”和“我做你猜”的游戏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比几少几的数是小数,用减法算。整个建构过程流畅自然而富有变化,学生始终兴致盎然、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