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读书会也开始行动。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读好书,爱读书,会读书,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下,我们还成立了亲近母语少儿阅读培训中心,开发了行之有效的儿童阅读教育课程,通过社区读书会和各种阅读培训活动为建设书香扬州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在扬州,一个读好书、好读书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3、实施读写结合的尝试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支柱。阅读不但直接影响着语感的形成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塑造学生人格。众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将读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强强联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读写并不能得到足够的训练保障。因此我们尝试着利用《亲近母语》教材推进课外阅读,在推进过程中凸现读写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指导和管理,使之走进学生的课外生活,成为学生生活中一道久吃久香的精神大餐。
<1>、不动笔墨不读书——玩批注。
我们倡导高年级学生要学会在阅读《亲近母语》过程中玩批注。之所以冠名以“玩”,是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批注不同于金圣叹点评《水浒传》、胭脂斋点评《红楼梦》、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他们的批注只是记录一时的所感所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点评。即使这样,也有积极的意义。如一名学生阅读《咸菜慈姑汤》的批注是这样的:“不知道这汤究竟是什么味道,我真想尝一尝。作者真有意思,把一道菜写得这样有情有调。看来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写到作文中来。”这些批注尽管单纯幼稚,却折射出学生在阅读时的感悟和思考、体验和理解,彰显出个体阅读的深度,展示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的写作境界。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
许多语文教师将读书笔记作为积淀语感、强化表达能力的重要工具。在这一目标指导下,读书笔记成为学生的一本积累好词佳句的摘录本。长期的、机械的摘录行为磨耗了学生的心智,于学生的发展弊多利少。在最初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视读书笔记为一项沉重的课业负担,敷衍了事。为了达到字数,完成任务,他们不问好否佳否,全都实行“拿来主义”,毫无甄别比较而言。更有一些学生并不在读书时摘录,而是复制其他同学的摘录内容。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分析认为,过错并不在读书笔记本身,而在于我们对读书笔记狭隘的定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使读书笔记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强调读书笔记内容的开放,可摘录、可写读后感、可写内容梗概、可作推介辞……林林总总,无可不写。比如一位学生在读《三国演义》时,在读书笔记上罗列记录了书中的兵器及使用人。我们认为这是他独到的角度、独到的发现、独到的收获,也是值得褒扬的。我们更强调读书笔记的成果交流,或展览评比,或专题交流,或互动欣赏。因为读书笔记离不开写,时间久了总有些学生厌烦,而成果交流可让学生产生劳动收获的成就感,这能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做好笔记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3>、他山之石可攻玉——写习作。
结合《亲近母语》教材中的一些篇章,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一般每月两篇。在训练时,我们提供给学生三四个选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这些选题兼顾各种文体,兼顾人、事、景,兼顾记实与想象。其一是补白型,即抓住文中空白处或略写处,由学生去补写或续写。其二是整合型,即让学生变换角度,从另一个侧面能动地、创造性地去再现文本内容。其三是写实型,由文本相关内容的链接,写生活中的人事景,尝试运用文本的某些写法。其四是训练型,以文本的写作特点为范例进行强化训练。一般来说,这些选题并不是命题,而是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话题。由于各年龄段学生的差异,我们给予高年级的自由度更大,他们不但可以从多个话题中任选一个,甚至可以摈弃一切话题而自主随心作文。正因为选题的多样及给予空间的宽广,学生才会具备自主作文的意识。唯有自主,写出的作文才是真实高效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具备一定读书量、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已经完全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只要有便于他们发挥的合适的选题,他们已经能独立写出具有一定思想见解且文笔通顺的习作
4、课内外实现有效衔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