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执果到寻因
经验往往体现于实践的结果,总结以结果为起点,回过头来追寻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找出其必然性和规律性。
(4)从局限到扩展
经验产生于特定的环境,没有普遍性但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总结可以尽是扩大其适用范围,从而增大其价值。
这样一种加工、转化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研究活动。
2、教育经验总结的表述形式
有人认为,教育经验总结是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如果接受这一看法,那么教育经验总结就包括了总结活动方面与总结认识方面。前者偏重于“经历”——感性方面,后者偏重于“体验”——理性方面。于是,教育经验总结在写法上就有偏重于何者的不同。有人根据这种不同,把教育经验总结划分为三种表达形式或写法:
(1)描述性写法
这种写法重“经”轻“验”,着重描述或说明亲身经历中成功的或感受深刻的环节、步骤等。在描述经历的基础上对成功之处的体验加以概括,包括这些环节、步骤的意义、作用或所体现的某些原则、规律,给人予启示。该写法用于写一事一得或多事一得,适宜总结亲身经历的一次或几次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类总结在理论、方法上要求不高,与教育、教学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很适于教师用于开展教研活动。但它的作用很明显地受到具体时间、环境、条件的限制。
(2)概括性写法
这种写法轻“经”重“验”,往往着重从多次经历的实践中概括出共同的原则、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是在归纳了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共同环节、步骤后体验到的。撰写中要结合描述这些环节、步骤来予以证实说明。概括性写法多属多事一得或多事多得,适宜于总结一段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义的环节、步骤、方法等加以分析研究,概括出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原则、方法、途径。这种概括由于是基于多次经历,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具体情境的局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3)论述性写法
这种写法是在概括性写法的基础上,超出具体的“经”和“验”的范围,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对概括出的原则、方法、途径等作系统的分析、阐述,并揭示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总结中也描述一些具体的事实,但只是用以作为论证某些观点、原则的材料。论述性经验是在多次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只有多次反复实践,从中概括出来的原则、方法、途径才更具一般性。这种一般性就是理论概括的特色。这种写法已完全摆脱具体实践环境与条件的局限,具有更广的普遍性与应用价值。上面提到的《立足全体,重在激励》一文就属于论述性的经验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见,这三类总结,在普遍性和理论层次上的差别,归根结底是由于其所赖于总结的实践经验在数量上的差别。学校教师应该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并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合适的经验总结方式。
3、教育经验总结的撰写
(1)教育经验总结的内容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会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经历,如何把它提炼成经验,写进总结中,首先是考虑写什么内容。显然,不能把所有经历都堆在一起,要有所选择。一般来说,经验中的内容应包含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所做、所得、所感、所想,具体有:
a.教师完成一定教育教学任务的措施。要特别重视那些与众所周知、习以为常的观点、做法相矛盾的事实。例如,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总结的“偏爱差生”的教育顽童的经验,就是与教师特别关爱自己感到得意的学生这一常理、常情相左的。但恰恰是这些与众不同的事实成为了新的教育思想的生长点。
b.学生对教师所采取的措施的反应和态度。这点往往是许多教育经验总结容易忽略的。它们对教师做什么,如何做都有详细的阐述,但对学生的反应和态度和很少提及。这就影响到经验的全面性、客观性。
c.所达到的教育结果。对教育结果应实事求是,不要报喜不报忧。许多教育经验总结往往只谈进步和成绩,不谈挫折和困难、冲突和矛盾。这使经验的适用性大打折扣。因为其他教师会更想知道在采取这些措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