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6t5.com 免费 下载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课,活动探究是科学课的载体,猜想验证是科学课的重要过程,因而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大胆假想、积极验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才是关键。
教材简析
《生命之水》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课的内容,本课是 “走进水世界” 这一单元的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它是在第四课《青青的水》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水和生命的密切关系”。本课教学内容有“我一天喝几杯水?”、“动物都需要水吗?”、“植物也喝水?”“几种生物的含水量”、网上学“珍惜水资源”五项活动,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我选择的是前三个探究活动内容,即“我一天喝几杯水?”、“动物都需要水吗?”和“植物也喝水?”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并在深入挖掘教材后,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物质,它与生命有着密切联系。
●掌握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水量。
能力目标:
●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于水与生命关系的不同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胆想象没有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初步形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课标》对这部分教材的教学要求是: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以及人的密切关系,并能达成珍惜每一滴水的共识。科学课的探究技能训练是教学难点。
二、依据学情说教法
三年级学生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学校教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学习积极性高。他们对大自然中的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知识点散乱不系统,缺乏探究学习的体验经历。
本节课我采取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信息搜集法、探究发现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倡导自主说学法
《科学》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格外注重,表现在从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人”的关注,强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自然和社会。因此本节课的学法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法,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增强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
四、结合课程说理念 [ = XXjxsj =更多科学教案]
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主体参与,开放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另外,科学课程具有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因此,本节课我从时间、空间和学习内容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五、突显人文说过程
这节课以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设计如下教学流程:情景导入—组织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汇报—信息分析—延伸探究。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课件展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欣赏美丽的水体”,美丽的景色、动听的音乐及优美的诗歌朗诵,“因为有你,小草才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才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变得美丽”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验美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猜猜诗中赞美的是谁?学生给出答案后,板书一个大大的“水”字,这样达到了激发兴趣、酝酿情感的效果。为了提升这种效果,紧接着我又以讲“四个小朋友出外旅游” 的故事形式导入本节课教学,达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的作用,并设置疑问:他们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下面“人离不开水” 的知识点传授做好铺垫、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