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创新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
(二) 鼓励发现,培养创新意识。
1、激发想象,主动探究,巧妙识字
著名语言文学家安子介曾说过,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我校低年级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灵活记忆。如:“加一加”、“换一换”、“配一配”、“拆一拆”、“变一变”、“字谜法”、“歌诀法”等等。通过形象语言,生动故事,猜谜编歌,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
像教学“看”字时,一位教师请一生演孙悟空表示看的典型动作,让学生理解把手( )罩在眼睛( )上就是看;再如,利用形声字形旁的表义性举一反三;课堂上学生热烈讨论,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欣赏者,在这自由、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创造的火花得以点燃。
再如:学习“立”字时,一位教师让学生将“立”想象成一个人,那么一点就是人的头,一横就是人的肩膀,点和撇则是两只脚,下面一横代表地面,但有几个学生把“立”写成了“ ”,于是,教师请学生起立,问:“我们立正时两只脚怎么放?”“脚跟并拢,脚尖分开”他们大声回答。“那么,这个字中的脚有没有立正?”学生立刻意识到,下面应该*拢,从那以后,班上再没有一个写错这个字。由此可以看出,在字形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字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让静止的汉字“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2、质疑问难, 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10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何以造成这种差距?杨振宁认为,主要是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而中国学生在这方面稍逊一筹,其根源就在于中国学校的教育注重解答问题,而不大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其实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思维、分析、想象、判断,从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提问,并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第九册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为例:
(1)课题处质疑。
导入课题之后,教者便引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少不了对题目的琢磨”,让学生着眼课题提问题。学生积极性一下了就上来了:“董存瑞为什么要炸暗堡?”“他是怎样炸暗堡的?”“最后结果怎样?”“作者又是怎样来写这篇文章的?”…… 这样一提,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提出了读书的重点。
(2)初读时质疑。
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同时思考有无疑惑或不懂的词、句,打上问号,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再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交流。
(3)研读时质疑。
主要引导学生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第8节,也即董存瑞炸暗堡的具体经过。在教学这一段时,教者先请学生一读划出描写董存瑞炸暗堡时神态、动作的句子,然后细读,体会董存瑞品质,再赏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8节,质疑。有的同学提出了“董存瑞非手托zha药包不可?有别的办法吗?”“zha药包马上就要爆炸,他为什么能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作者仔细描写了董存瑞炸暗堡时的神态、动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讲座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了董存瑞的崇高品质,也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并从中学到了一些写法。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