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燃烧和灭火》的课堂实施与课后反思» 正文

《燃烧和灭火》的课堂实施与课后反思

[07-24 23:58:19]   来源:http://www.t6t5.com  化学教学反思   阅读:8197
概要:(www.t6t5.com) 优质 资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对燃烧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引出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目的要求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燃烧和灭火》的课堂实施与课后反思,标签:化学教学反思范文,http://www.t6t5.com
(www.t6t5.com) 优质 资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对燃烧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引出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目的要求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内容重点

1、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探究思路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 2003学年初三(5)班,本班学生总体基础较好,大部分同学具备独立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或通过组成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获得结论。但还有个别同学基础较低,反应较慢,需要基础好的同学帮助,所以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基础好的学生帮带基础差的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录象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实施过程

  展示有关燃烧的图片:见投影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你们碰到过有哪些燃烧的例子?

[学生答案实录]:(1)家里做饭时石油气的燃烧

( 2)烧烤时碳的燃烧

( 3)纸张的燃烧

( 4)森林大火

……

[提问]怎样才能燃烧?

[学生答案实录]:(1)我觉得燃烧必须有东西才行,还要有火。

( 2)我觉得燃烧需要摩擦。

( 3)我觉得燃烧需要很高温度

( 4)我觉得燃烧需要氧气

……

[提问]要了解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应该怎么来研究呢?

[学生答案实录]:做实验呗!做实验,观察现象,还要做实验进行分析。

[学生探究实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实验完毕!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案实录]:(1)现象:热水上面的白磷燃烧,热水上面的红磷没有燃烧,热水里的白磷也没有燃烧。(2)现象说明:①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温度不同,有的高,有的低;②说明不同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不同。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有一定的温度。④有一定的温度和可燃物这两个条件还不行,比如在本实验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高但没燃烧,但在热水上面的白磷温度没有热水中那么高但燃烧了,说明光有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两个条件还不行,还要有氧气,有了氧气,才能燃烧。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缺一不可

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介绍一些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木炭
320~370

乙醇(酒精)
558

无烟煤
700~750


[提问]你认为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相同吗?

[学生答案实录]:当然是在纯氧中燃烧得剧烈!

[提问]你认为同一张纸把它翻开来燃烧和把纸揉成一团燃烧,哪一种燃烧的速度更快、更剧烈?

[学生答案实录]:当然是把它翻开来燃烧得剧烈!

[提问]上面两个问题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答案实录]:①氧气越纯,燃烧越旺

②增大与氧气接触的面积,燃烧越快

③可燃物越大火越大

④氧气越多火越大

……

[老师小结]上面两种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1] [2] [3]  下一页


Tag: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化学教学反思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燃烧和灭火》的课堂实施与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