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眼泪又来了:“李老师,今天我才告诉你,我的任安妮6岁就患上了白血病,当时医生说她最多能活三年。为了让她有个宁静美好的生活,我们一直没有告诉她,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在许多的人的关心下,她奇迹般地活了8年。谢谢您啊,李老师!任安妮在最后几天,还在说她想李老师,想同学们。她复学后一直不喜欢新的班级,多次说她想回到原来的班级。可是,她就这么……”
听了她的话,我真是心如刀绞:在任安妮纯真的心灵中,不知道她所想念的“李老师”曾为她降到另外一个班而暗暗高兴啊!
我和学生们站在任安妮的遗体旁,向她作最后的告别。她熟睡般安祥地躺着,秀气的脸上还写满了纯真。想到那个冬天的早晨,我让她站了15分钟;想到她那天上午向我请假时我的冷淡;想到我对她其实并不好,她在生命的最后日子却还“想念李老师”……我终于忍不住恸哭起来!
这是我参加教育工作至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愧对学生而流泪。
已经哭干泪水的任安妮母亲反倒过来劝慰我:“李老师,别难过!安妮有您这么好老师,有这些好同学,她……知足了!她,她也走得……安心了!”说到最后她又哭起来了。
她当时显然是被我的哀恸感动了,但她哪里知道,我是在泪水用向任安妮表达深深的忏悔啊!
…… ……
当天晚上,我含泪写下一篇近5000字的文章《你永远14岁¾¾写给任安妮》,第二天又含泪在班上为学生朗读,以表达我悲痛的哀思和沉重的负罪感。
从那以后,我发誓:决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
14年过去了,每当听到周围的人称赞我“特别爱学生”、“从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时,我总是在心里感谢永远14岁的任安妮,因为她那一双怯怯的眼睛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我……
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几次我都硬咽得几乎读不下去,因为我的眼前老闪现着任安妮的眼睛;学生们显然也被我的文章感动了……
我说:“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而且,我还要再次强调,学作文的过程也是学做人的过程。所谓写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
下课铃声响了。我以最后一个板块“名人忠告”结束了这次作文评讲——
“一个人感到羞愧的事越多,他就越高尚。”(肖伯纳)
“纯洁的人生从忏悔开始。”(冯骥才)
最后,还要补充说明一点。按照惯例,我读了自己的文章后应让学生进行评议,或提出他们的修改意见。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次公开课未能完成这个任务。不过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学生们就对我的文章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是问我写作构思的,有的是和我商榷某些写法的,更有同学对文章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而且这些意见大多很有道理。作文评讲中的这种师生平等的研讨氛围,是我最为得意的一点。
[评点]
动人而成功的作文评讲课
程红兵(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1999年5月6日我应邀赴成都市参加"李镇西语文素质教育观摩活动",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上的两节作文评讲公开课,这是两节非常动人而成功的作文评讲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熟的结构安排。一次作文评讲分成八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榜上有名”,将那些作文达到了或基本达到了本次作文要求的同学和作文写得很感人的同学列上光荣榜。第二个板块是“佳作亮相”,请本次作文特别优秀的同学宣读自己的文章。第三个板块是“片断欣赏”,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第四个板块是"咬文嚼字",请同学们修正从这次学生作文中找出来的一些语句。第五个板块是"病文修改",请同学们就所提供的两篇病文进行修改。第六个板块是"昨夜星辰",介绍老师以前的学生是怎样写同类作文的。第七个板块是"教师试笔",教师怀着真挚的感情向学生们朗读自己的文章。最后一个板块是“名人忠告”,就是引述名人名言教育学生。整个过程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今天学生作文到昨天学生作文,从学生作文到教师作文,非常周全,非常完善,固化的作文教学程序版块,反映了李镇西老师作文教学的成熟。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个具体板块中李老师也是精心设计的,是从学生出发的,比如片断欣赏,十几位同学依次上台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断,在这过程中,李老师适时通过电脑在屏幕上打出这些片断的内容并进行归类,诸如动作描写中融入心理描写,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心理,通过想像写心理,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自己的心情。从思维方法来讲,这是归纳而非演绎的思维方法,归纳法比之于演绎法,来得更加生动鲜活,它不是纯粹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是具体形象可感的介绍,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有效。诚如李老师自己所说:“学生们在读自己的作文片断时,我便引导大家归纳心理描写的种种方法,而这些方法都是从学生作文中总结出来的,使学生们特别容易理解和掌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