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思考
分析问题
现实问题模拟:《停车场的看门人》某大型停车场对于进入该场地的车辆有如下的规定:
1.进入该停车场的车辆必须为客运车辆,货运车辆谢绝入内。
2.如果该车的乘员数量小于等于4人,则收费五元。
3.如果该车的乘员数量大于4人,则收费八元。
4.请根据该停车场的规定,判断进入该场的车辆是否符合规定,应该收费多少?
环节二:学生讨论,并将自己的答案写在PowerPoint演示文档中。
展示学生学生回答:
1.先判断车型是否是客车,如果是,进入下一步,如果否,决绝进入。
2.判断该车乘员数量是否小于等于“4”,如果是,收费五元,允许进入,如果否,进入下一步。
3.收费八元,允许进入。
环节三:学生在黑板根据刚才的回答及教师的提示,选择基本的程序流程框图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画出流程图。
环节四:教师演示标准流程图后,学生讨论,比较自己所画流程图与同学、老师的差异,并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帮助他们将实际问题简化、抽象,建立合理的解决方案。
老师提问1:如果你是停车场看门人,针对想进入该场的车辆,你会做什么样的判断?(用自然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通过屏幕广播,展示学生回答情况。
教师提问2:你能否根据已学的流程图知识为你认为正确的判断过程画出思维过程的流程图?
教师提示:在前面自然语言描述中,出现“如果…那么…否则…”,可用选择结构的流程框。
教师演示:向学生广播演示流程图,引导学生分析自己所画流程图是否存在问题。
小结
将实际的问题进行抽象,可以先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用自然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借助流程图来描述自然语言中的判断、跳转等操作。下面的工作是:如何将程序的算法流程图转化为实际的Pascal程序。
引导问题解决
刚才同学们已经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正确的思路,并画出了程序的流程图,现在我们看看流程图中的分支判断,如何用Pascal语句表达?
环节五:学生口答
If 条件 then 如果 条件成立 那么
语句1 执行语句1
else 否则
语句2 ; 执行语句2;
环节六:学生根据If 语句的基本语法结构,尝试局部流程图与Pascal程序的转化(口答)
If 乘员数< =4 then
收费5元
else
进入下一步(收费8元);
环节七:学生讨论 ,并口头回答
1.需要输入车辆的类型,和乘员个数。
2.输出应交的费用。
3.问题涉及到判断,所以需要用选择结构的Pascal语句。
环节八:学生编辑Pascal程序,并调试。
(编辑源程序:1.编写程序首部 2.定义变量 3.程序主体
调试:1.输入数据 2.验证输出结果)
让学生在判断分支旁边写出基本If语句,然后再根据语法写出程序,这是从一般思维到个别思维的运用。最后从个别运用中回到总结归纳,从而体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
通过具体Pascal语言,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机程序,并指导学生调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讲到“如果…那么…否则…”,逻辑上是一种选择结构,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习过的Pascal中的If语句。
教师提问3:现在我们看看“判断该车乘员数量是否小于等于‘4’,如果是,收费五元,允许进入,如果否,进入下一步”如何用if语句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教师提问4:
1.需要输入什么数据?需要输出什么数据?(设计需要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