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铁屑类
若是飞溅的铁屑等崩入眼内,异物嵌入组织取出困难时,不要勉强反复沾拭和来回擦拭,这样会损伤眼组织,尤其是嵌在黑眼珠(角膜)上的异物绝不能盲目自行剔除,应立即去医院接受眼科医生的治疗。
三、化学物品类
当硫酸、烧碱等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物品不慎溅入眼内时,易对眼内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现场急救中对眼睛及时、正规的冲洗是避免失明的首要保证。事故发生时,无论是伤员还是救助者,要立即就近寻找清水冲洗受伤的眼睛,越快越好,早几秒钟和晚几秒钟,其后果会截然不同。对于选用的水质不必过分苛求,当时有什么水就用什么水,凉开水、自来水、井水、河水,哪怕是不十分干净的水都可以,绝不能因为寻找干净水而耽误了时间。如果就近能找到自来水,将伤眼一侧头向下方,用食指和拇指扒开眼皮尽可能使眼内的腐蚀性化学物品全部冲出。若附近有一盆水,伤员可立即将脸浸入水中。边做睁眼闭眼运动,边用手指不断开合上下眼皮,同时转动眼球使眼内的化学物质充分与水接触而稀释,此时救助者可再打来一盆水以便更换清洗。必须注意的是:冲洗因酸碱烧伤的眼睛,用水量要足够多,绝不可因冲洗时自觉难受而半途而废。伤眼冲洗完毕后,还应立即去医院接受眼科医生的检查和处理。
四、生石灰类
若是生石灰溅入眼睛内,一不能用手揉,二不能直接用水冲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生成碱性的熟石灰,同时产生大量热量,反而会灼伤眼睛。正确的方法是,用棉签或干净的手绢一角将生石灰粉拨出,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伤眼,至少15分钟,冲洗后勿忘去医院检查和接受治疗。
“掉下巴”的应急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人在一阵哈哈大笑之后,张嘴过大,突然闭不上嘴,上下牙也合不上了,而且还流口水,说起话来也支支吾吾地听不清楚,下巴向下垂,脸明显地长了,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掉下巴。
“掉下巴”是以耳前关节区疼痛,不适,下颌不能正常活动为特征。“掉下巴”后应及时复位,复位后限制下颌活动。复位前,术者应让患者作好思想准备,精神不宜紧张,肌肉要放松,必要时,复位前可给镇静剂。两拇指明确是双侧或是单侧脱位,以便复位时协调用力。常用的手法复位有口内法、口外法、颌间复位法三种。
1、口内法:患者端坐位(但头部紧靠墙壁),术者立于患者前方,两拇指以纱布伸入口内尽可能伸后放在下颌磨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力量逐渐增大,其余手指将领部缓慢上推,当髁状突移到关节水平以下时,再轻轻向后推动,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有时在滑车回关节窝时能听到清脆的弹响声。在即将复位闭颌时,术者拇指应迅速滑向颊侧口腔前庭,以避免咬伤。当两侧同时复位有困难时,可先复位一侧,再复位另一侧。
2、口外法:病人和术者的体位同口内法。复位时,术者两拇指放在患者两侧突出于颧弓下方的髁状突之前缘,即下关穴处,然后用力将髁状突向下方挤压。此时患者感觉下颌酸麻,术者同时用两手的食、中指托住两下颌角,以环指、小指托下颌体下缘,各指配合将下额角部和下颌体部推向前上方,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此法优点是没有咬伤术者拇指的危险,不需要太大的按压力量。
3、颌间复位法:病人体位同上述。如复位右侧,术者站在右后方,复位左侧时术者坐于病人左前方,左手掌及手指托持颏部,右手如握笔式,将一圆形软木棒(约5—10毫米为宜)放在最后上下磨牙间合面上。复位时,左手稳重用力托干领部,使之向上,当髁状突向下移动到一定程度时,左手掌间即会感到下颌车在移动而不稳定。此时,右手乘势迅速转动软木棒向前方同时托颏部向后使髁状突滑入关节窝。随即抽出木棒,一侧复位后,再复位另一侧。
复位后,最好使用绷带将下巴托住,几天内不要张大嘴,防止形成习惯性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