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论语》和《中庸》这两本书我都是第一次尝试教学,因此我把备课的重点放在这两本书上,先说论语吧!这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真高兴这次我可以更深入的领略到它的魅力,我还有将这部书的魅力传播给学生的重任,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查阅了它很多的版本,搜寻到很多与它相关的知识和参考资料(论语故事、于丹讲论语、论语解析等),我都会一一仔细对比斟酌,从中寻找更好的教育契机;此外,身为教师的我,在阅读和教学中我本能地对《论语》中孔子的教育理念倍加关注。在孔子看来,所有人都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孔子教育学生时从不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利导的,跟人商量的口气。这就是孔子教学的态度(循循善诱),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建立心灵的宁静、智慧,传递着温柔的思想力量)。我想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达到了这种境界,我们将不会对我们的学生声色俱厉,也不会大声指责我们的学生不该如何……真正的好老师会像孔子那样,心平气和地跟学生商讨问题,和蔼可亲地和学生交流思想,用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用这样一种谦逊的态度,这不正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吗?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相信在我们的影响下教育下,我们的学生也将逐步形成这种人格,那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最后说说《中庸》吧!相比较来说,《中庸》就比较枯燥,教学参考更是少之又少,我只好从网上搜寻相关的言论,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设计教学,中庸的教学还需要我进一步的研究、思考……
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在教学实践中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最后,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我在教育教学中还落实以下四个方面。
1、注重品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我们不得不承认,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国学经典,对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长过渡地照顾和宠爱,使他们缺乏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学习《论语》中可以弥补他们的不足,如在学习这些内容: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我通过故事《汉文帝侍母》、《王祥卧鲤》使学生了解了古人是如何孝敬父亲,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习中不仅使学生体会了如何对待父母,还理解了孝的真谛——恭敬。让学生逐步懂得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爱学习等,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有的同学讲礼貌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了、有的同学主动捡拾垃圾保护环境了、学习积极主动了……。又如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使学生了解我们都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我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学生从小形成了良好的品德习惯。
www.t6t5.comwww.t6t5.com www.t6t5.com
2、注重发展学生能力。我努力从教育内容中挖掘出多种教育功能。如:分组对句比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游戏“小小播音员”培养了学生自信、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鳄鱼吃人”游戏培养学生自救意识和互助意识;在《笠翁对韵》、《论语》、《中庸》的学习中还会经常遇到多音字,如仅在:“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 这句话中,就有8个多音字(谁、见、曾、作、长、地、传、几),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并单独写出来学习,强化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对学生学习理解教学内容扫除了一些障碍,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寻找多音字的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和语文教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丰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